一、 项目介绍
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,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要求,结合吉林省和四平市“十二五”规划及学校办学实际情况,确立了“把学校建设成为管理效果好、师资队伍强、教育理念新、教学方法活、教育质量优、信息化水平高,占据吉林省龙头地位,辐射近邻辽、黑、蒙‘两省一区’的实用型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”的办学目标。
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实景
二、 客户需求
学校计划按照中央、地方两级财政和学校自筹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国家中职示范学校的建设,启动学校重点专业建设,打造吉林省现代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品牌。
三、 咨询服务过程
1、需求分析
国泰安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总抓手,科学谋划学校的建设与发展,做大做强医药学中等职业教育,打造吉林省现代中等医药卫生职业教育品牌为出发点,依据服务上百所国家中职示范学校的丰富经验,对四平卫生学校分别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规划:
l 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络,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
调整学校专业设置方向,拓展专业设置空间,全面启动现代医药卫生高素质人才培养工程,使学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位、有为,形成地方经济拉动学校发展,且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互动格局,以支持四平市在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中“一核三带”的经济发展战略。
l 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,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
学校的未来发展思路主要体现为:一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,在学校文化、人才培养模式、评价模式,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突破;二是进一步改革学校办学模式,深化校企合作力度,实现学校跨跃式发展。
2、 方案设计
l 以四平市“一核三带”的战略部署为指导;
l 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为要求;
l 以工学结合为主线,实行教、学、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;
l 以完善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,建设优质核心课程;
l 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依托,提高数字化信息管理水平及教师信息技术能力;
l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,全面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、建设与改革。
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以三大骨干专业建设为载体,规划情景教学、多元化教学、项目教学、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,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开展学校和医院、企业的合作,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,完善学生技能考核标准,改革评价模式。结合以上规划内容,计划在两年内分步骤、稳步推进示范校建设。
3、方案论证
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出具后,国泰安专家顾问团队、设计人员与学校相关领导、主任、教学老师展开多次论证,最终确定建设方案。
四、 建设模块
国泰安重点协助院校建设学校护理专业、农村医学专业、药剂专业等学科软性资源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:创新人才培训、课程体系改革、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库、教学改革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完善学校-医院结合运行机制等内容。
① 创新人才培训:紧扣学校-医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,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“定单式培养”协议,采取“冠名班”式培养方式,培养适合临床一线需要的实用型、技能型,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。
② 课程体系改革:建立适应“理实一体、课证融合”学校-医院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。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,编写护理专业“理实一体”教学指导手册,研发校本教材,建设优质核心课和精品课和精品网络课程。
③ 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库: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库,包括授课课件、实验实训指导、考核标准、试题库和试卷库等;完成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、课件、教学视频、试题库录入。完成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调研工作、初步建设优质核心课和精品课,如《基础护理学》《内科护理学》《外科护理学》《妇产科护理学》《儿科护理学》。开发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》系列校本教材。
④ 教学改革:采用适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“行动导向教学法”进行护理专业课教学,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项目,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突出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的先进性、直观性及丰富性。
⑤ 师资队伍建设:通过培养、聘请等多种方式,构建“双师型”教师团队。聘请医院有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和骨干兼职授课,指导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及理论教学。
⑥ 完善学校-医院结合运行机制:成立由学校、医院行业专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。与医院合作,改革考试制度,建立多元评价模式。
五、 特色亮点
l 大量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,高效提升教学效率;
l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特色新颖,推动护理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快速、稳步建设;
l 人才培养理念新颖,多方有效联动,助力实用型、技能型、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培养。
六、 成果展示
教学资源库(部分)展示 校本教材展示
七、 客户评价
国泰安安排专业实施团队人员为学校示范校建设制定驻校建设计划,为学校的整体软性资源建设工作创建了坚实基础,协助学校圆满完成2015年示范校建设验收工作,学校对我们的优质服务给与了极高的肯定。